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热搜: 谕祖 曾氏 新化

文禄房德美公裔的另一支

[复制链接]
曾正湘 发表于 2017-9-2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3月,云南曾成宗亲通过qq给我发来2010年编修的《衍义公家谱》,打开一看,都是用初体字打印的,一页才几十个字,而且既有横排、又有直排,很不规范。因此也就没有在意,没有细看。最近。整理资料,细读其谱,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们是文禄房德美公裔迁徙于四川、云南的另一支族亲!大喜之余,又深感愧疚,因我的失职,差点误了大事!

德美裔传到六十五派曾贞全,于清康熙年间自湖南邵阳车塘铺滩头徙贵州堤溪司。贞全生二子,长尚砇,次尚瑄。尚瑄率四子徙四川安岳,这就是我们修通谱时在四川安岳、富顺、泸州等地找到的德美裔宗亲,已经介绍了。尚砇子衍义因兵乱迁四川雷波(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马颈子安盏坪。传到六十九派曾文盛,生六子:仲书、仲富、仲贵、仲荣、仲仁、仲义。长子仲书,因避难肩挑明刚、明记从雷波县马颈子安盏逃到(云南)永善县井大叶坪子,衍明刚、明记、明道、明德、明志、明清六子。《衍义公家谱》从七十一派起按刚、记、道、德四房修谱,以德房人口最多,而志、清两房无有记载。

从家谱看,德美公裔的这一支族人,脉络清楚,特将其编修的《衍义公家谱》从四十五派至七十派繁衍情况原版整理,连同曾成宗亲的寻亲记转载于后。七十至七十六派,人丁繁衍兴旺,主要居住地在云南的大善县、巧家县、大理、丽江、玉溪,四川的雷波、金阳、宜宾、布拖等县市。个别的迁往河北

曾成宗亲文化功底深厚,做事认真执着,由他编修的谱牒,余认为可做依据。

         附一、整理家谱记

民国二十三即一九三四年所订之家谱,由于年代久远,传抄中失误较多。序言未注标点,理解较难。今初作断句,难免有错误之处,宗族可斟酌修改,使之
完美。
同宗者,流离失所、不知音讯者有之;兴旺发达者有之;困苦者有之。然沧海桑田,时事变迁,先灵归九泉久也。作为后辈儿孙,顺应时代之潮流,不复如
先人之人丁兴旺。所以整理家谱,以达知血脉来源之意。思古观今,明骨肉之
亲情,理同宗之渊远。当庭对月时,浊酒相谈间,生许多感慨,归一语曰:勿
忘本也。
                             2000年  曾成顺  记

      附二、漫漫寻宗路之一,雷波寻宗

整理家谱的过程是艰辛的,为了联系雷波的宗亲,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询问大话号码,请教了雷波教育局的曾勇,他帮我联系了马颈子黑水沟小学的谢老师,询问谢老师,黑水沟全是彝族,没有曾氏居住,又告知了马颈子区工委杨主任的电话,我请杨主任帮我查询居于马颈子的曾氏宗亲。期间,得到曾道书大叔(西昌)、曾道云三叔(巧家)、曾道军五叔(永善)、曾道宪六叔(永善)的大力支持,他们把从先祖传说下来的点滴信息都告诉我,便于我汇总、查询,得知仲书公是从雷波县山棱岗马颈子安盏坪(现曲依乡,另说马颈子黄泥坪子黄泥坳五匹骡)搬迁到永善的,传说仲书公是在马颈子杀了一个姓黎的土豪,为了逃避黎家的报复,才肩挑明刚公、明记公逃到永善雪金顶的。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六日,杨主任在马颈子查询后告诉我,马颈子现在没有曾氏居住,线索中断。经商定,利用国庆假日,我从昆明赶回,和二叔曾道升、三叔曾道云于二零一零年九月三十日早上从巧家乘车到西昌曾道书大叔家,商讨家谱修订事宜。二零一零
年十月二日早上,我和大叔曾道书、二叔曾道升、三叔曾道云、堂弟曾成飞驾车从西昌出发,踏上去雷波义言公迁居地的寻宗之路,下午十六时抵达先祖传记下来的义言公迁居地雷波县马颈子安盏坪,经询问,已无曾氏居住。在上坝乡,向派出所询问,有姓曾的在街上卖衣服,向卖衣服的询问,她是嫁到曾家的,现居住永善县务基乡。十八时三十分抵达永善县城,和堂弟曾成清、曾成良(志雄)、曾成明、四叔曾道章团聚,当夜宿于永善县城。
十月三日早上八时,从永善县城出发,踏上去务基乡的寻宗历程,先后在务基乡查访了贵州迁雷波后再迁务基乡的曾氏宗亲及找不到先祖的曾承华宗亲、找不到先祖的筲箕田曾氏宗亲,询访后都无法查证仲富公等五先祖的后裔搬往何处,无奈之下,前往雷波中学及向居于雷波城的曾氏宗亲询访,均没有任何结果,只好结束了此次千里之行的寻宗之路,成了谜宗。当夜二十二时返抵西昌。
总结此次寻宗的历程,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是先祖都是迁往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困难的山区;
二是辗转搬迁,族谱遗失,识字的人很少甚至没有,都靠口传心记,导致失误较多,有很多成了宗族之谜,有待后人再加探寻。

2010年10月5日  曾成顺 记

附三、漫漫寻宗路之二, 我的执着

在寻宗的过程中,每到一处,我都会对找不到世系的宗亲耐心解释,告诉他们寻宗的意义,在于教育后代,有一种信念。对先祖创业精神的追溯,就是对自己人生一种责任。抛开以前的门户观念,为曾氏宗族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微薄之力向宗亲推荐曾氏宗亲网,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家族史,为先祖的迁徙流亡记录一部历史,警示后人。
每当遇到因找不到先祖迁徙记录而叹息的宗亲,我都会更坚定一份信心,民族、宗族遗留下来的千古信念,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宗族史就是社会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
                  2010年10月20日  曾成顺 记

         附四、漫漫寻宗路之三, 寻祖成功

先后致函安岳县驯龙镇英林村福庆公房,他们是湖南邵阳迁安岳的,和家谱记载的原籍湖南新化不符,致函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查不到义言公搬迁记载,致函湖南新化曾迪宗亲,查到湖南新化迁安岳县李家镇双石村二组曾家坡的德美公房,家谱序中所记载的字辈源流为部分先祖的名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发来了家族世系,寻祖成功。
凡我房后代子孙,可从安字辈即七十六派之繁字派起,将字辈改为全国通用派名,即: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                                           曾成顺  记

附五、衍义公家谱》第四十五派至七十派繁衍迁徙情况

四十五派曾君佐,忠长子,字惟甫,葬张公塘。配黄氏,葬同夫山。生二子,谕、沟。

四十六派曾泰谕,佐长子,字圣卿,号鲁齐,行季九郎。官大理寺评事(今高级法官),因直言忤当路(坚持秉公办案而直言犯上),在北宋真宗咸平戊戌(公元九九八)年被逐徙梅山横阳(今湖南新化县月塘村),杂处蛮地。韬光剑赤,公乐善好施,一个靠读书应试进入政界的文官,为了家人和繁衍生息,利用智慧,力量、信心和勇气,数年间远近咸德。生于后周世宗柴荣显德己未即公元九五九年三月十六日,故于贞宗赵恒景德乙巳即公元一零零五年,四十六寿。葬新化横阳山宝竹园艮向。配朱,葬横阳山金盘薮向。另娶黄氏、卜氏。生三子:襁、福、寿。

四十七派曾延寿,谕三子,字唯年,号椿园,由横阳迁维山。生于宋太宗赵炅雍熙甲申(公元九八四)年三月十三日,性最友善。嘉佑己亥(公元一零五九)年重阳节日前往古塘省兄,在谈笑中坐逝,终年七十六寿,葬古塘雷王殿左丙向。配喻氏,葬下维山。生四子:福、禄、道、逵。

四十八派曾文禄,寿次子,行少二郎,葬横阳山苦竹坪石曹辛向。配邹氏,葬横阳宝竹山坤向,生子:纶。

    四十九派曾仲纶,禄子,字汪言,行十四郎,葬南烟铺密头申向。配刘氏,葬盐塘  向。生三子:美、薰、兰。(密头又曰密田,公与侄同葬)。

五十派曾德美,纶长子,字里仁,行承一郎,邑庠生,好学善文,由横阳徙滩头(今邵阳县西车塘铺之滩头),葬宅后。配李氏,同夫合葬。生二子:鑑、镛。

五十一派曾承鑑,美长子,字镜明,行又五郎,太学生,随父徙滩头,葬狮形南向。配宋氏,籍新化,伴夫合冢同向。生二子:达、道。

五十二派曾仕达,鑑长子,字焕章,葬新密都狮形南向。配黄氏,葬同夫山同向,生子:林。

五十三派曾汝林,达子,字茂华,行德六郎,葬车塘铺宅后。配杨氏,葬夫右合冢;继娶阮氏,葬滩头宅后南向。生二子:瑞、璜。

五十四派曾胜瑞,汝林长子,字彩廷,行全一,葬宅后父墓趾南向。配易氏,葬伴姑阮氏左同向,生子:崧。

五十五派曾友崧。胜瑞子,字春辉,行福一,贡生,任龙山教谕,澧州训导,葬车塘铺滩头祖山狮形南向。配李氏,葬同夫山同向,生三子:源、洸、泷

五十六派曾纹源,崧长子,字源忠,行希一,官承务郎,居车塘铺之滩头,为滩头房。葬宅后南向,配萧氏,葬同夫冢同向。生子:富。

五十七派曾九富。纹源子,字义一,行吉九郎,葬宅后祖山西南向,配贺氏,葬伴夫合冢同向。生子:福。

五十八派曾世福。九富子,字应和,号全五,邑庠生,葬滩头东牛形北向,配谭氏,葬夫墓趾西酉向。生子:明。

五十九派曾得明,福子,字祖明,葬父山牛形同向。配刘氏,葬同夫山。生二子:瑄、玟。

六十派曾景瑄,明长子,字良壁,行十一郎,十一岁进士,授登仕佐郎,正直廉毅,葬车塘铺响鼓岭凤形东向。配刘氏,葬夫墓趾西南乾向。生子:先。

六十一派曾荣先,瑄子,字志甫,行贤一,例授经历厅,任郴州赤石司,葬滩头狮形东上牌西向。配刘氏,伴夫合冢同向。生子:茂。

六十二派曾思茂,荣先子,字秀春,郡庠生,葬父山趾南西向。配刘氏,葬夫山同向。生子:省。

六十三派曾宏省,思茂子,字大省,号慎躬,好学善读入太学,葬祖山同向。配申氏,葬伴夫右。生二子:仁、义。

六十四曾闻仁,省长子,字仁吾,行又一郎,葬狮形西向。配刘氏,葬滩头宅后南向。生二子:全、禄。

六十五派曾贞全,闻仁长子,字守全,生于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己未(公元一六一九)年十二月廿四日,自湖南邵阳车塘铺滩头徙贵州堤溪司而家之。卒葬宅后南向。配刘氏,生于万历庚申即公元一六二零年三月初六日,卒葬伴夫左合冢。继娶刘氏,生于朱由校天启辛酉即公元一六二一年冬月廿七日,康熙丙子即公元一六九六年率子孙入川,卒后归葬堤溪司宅后,同夫合冢。生二子:砇、宣。

六十六派曾尚砇,全公长子,字孔砇,随父徙贵,卒葬宅后。配卢氏,葬安岳县保安乡李家场贾家沟。子:义、书、其。

六十七派曾衍义,字义言,刘氏,砇公长子,因兵乱迁四川雷波(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马颈子安盏坪(另说黄泥坪子黄泥坳五匹骡),子:达孝。

六十八派曾达孝,卢氏,子:文盛、文贤。

六十九派曾文盛,熊氏、徐氏,子:仲书、仲富(周氏)、仲贵(蔡氏)、仲荣(陈氏)、仲仁(田氏)、仲义(段氏)。
曾文贤,陶氏,不传。

七十派曾仲书,文盛公长子,宋氏传五子,唐氏传一子,刘氏传一女,唐氏不传。从雷波县马颈子安盏坪迁(云南)永善县井大叶坪子,带有家奴,住了一年,太热,迁码口乡雪金顶,葬于永善县码口乡雪金顶,坟墓尚在。传六子刚、记、道、德、志、清、养子(邓姓)、明记。
仲富、仲贵、仲荣、仲仁、仲义五公居于四川省雷波县马颈子安盏坪,后代据说解放前才搬走。
传说仲书公迁到雪金顶后,至新元公辈人丁兴旺,便靠墙设了一排饭槽,大人将饭菜放在饭槽里,新元公辈一排的坐在饭槽前自己舀来吃。丢失的银子别人捡到后都要拿来还。传说新元公辈曾回雷波寻过祖,吃饭时在饭桌中间放一大碗肉,上面是肉,下面是洋芋、红薯等,称为家菜,是供奉先祖的,不能吃,新元公辈不知,把家菜全吃了,雷波先祖笑新元公辈不懂礼貌,后雷波先祖也到雪金顶团聚过。      2014年查到仲书公五子明志公后裔,2015年4-6月查到仲书公次子明富公后裔共800余人,明富公长子新朝公后裔有部分迁昆明呈贡,未联系上,明富公次子新贵公后裔迁昆明。
          2010年6月25日,新化曾氏泰谕公裔宗亲会筹委会曾迪和曾高铭一行到四川寻访宗亲,26日从重庆来到四川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此行在富顺县曾繁炳(文禄房)、曾庆洲(文宾房)两位宗亲的陪同下,找到了离开新化祖居地近900年的泰谕公的孙子文禄公的孙子德美公裔的4万多族人,50世德美公从新化徙居滩头,自此与祖居地失去联系,各房族谱均无记载。此次调查,安岳县李家镇双石村2组(曾家坡)88岁老人曾繁明收藏的清代族谱明确记载,德美公在滩头历十五世到65世贞全,徙贵州瑅溪司,到66世尚宣公徙川之安岳县李家场贾家沟,宣生五子:衍佐、衍佑、衍松、衍武(夭亡)、衍权,佐居李家场,佑住圆垻场,又率松、权自内江乘舟至富顺石灰溪河道卒,松扶柩至赵化镇葬父落业,权居南溪(今宜宾翠屏镇牟坪镇),四房繁衍子孙四万之众。迁徙脉络清楚,祖墓巍然屹立。我们把这些族谱、墓葬、族居地一一摄入镜头,将载入《泰谕公裔通谱》。
         此外,我们还找到了泰谕公裔迁徙于泸州通石镇的文谅房、文迁房的数千族人,迁徙于重庆巫山的文官房2000多族人,与迁徙于内江郭北文宓房宗亲、迁徙于屏山县的宗亲建立了联系。拜会了重庆市宗亲会会长曾顺友、四川省曾子文化研究会曾上权、曾长杰,巫山县曾尚林、许道权等宗亲,工作上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我们将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与川渝宗亲广泛交流,条件成熟时也会继续派员前往进行这项工作。
   0.jpg

  
四川富顺县曾繁明宗亲保存的清代老谱
   0.jpg

天下一曾无二曾,天下曾氏一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